緣起:(學習的動機與歷程)
確定學校之後,開始對於留學英國的焦慮感逐漸倍增,但我擔心的倒不是環境適應,而是這趟留學之旅到底能不能讓我有所收穫.
生活環境的體驗一定會有的,但是我更想要的是研究所的學習能不能讓多年的臨床經驗和學術做結合,可以助長我未來想要走的路,更貼近我的夢想.
常常聽研究所畢業的同學說,念研究所只不過是要圖一張"漂亮的畢業證書",讓自己在職場上的履歷更完美.(但真的是這樣嗎?疑問)
那時候的我都會想,難道沒有人是跟我一樣是因為喜歡念書所以念書嗎?(雖然我的念書啟蒙非常的晚,一直到大學畢業之後才開始如火如荼的讀書)
我的成長經歷一直都很奇怪:
當大家都在搭乘大眾交通工具上學的時候,我已經開車上下課了;但當大家都開車上下班的時候,我開始搭乘大眾交通工具.
當大家都在努力拚聯考的時候,我遊蕩在教室外,思考讀書要做什麼?但我卻在大學畢業之後開始我的社會工作師考試,會計師考試以及IELTS考試.
但老天爺是公平的,因為比別人晚了好幾年才開始重拾課本,所以我付出的努力也比別人多三倍,
這段時間好辛苦好辛苦,只有念本科系的考試讓我有輕鬆自在的感覺,(進考場像是去打一場漂亮的仗一樣的自在.)
當時正值職業倦怠期(三年之癢嗎?)不知道哪根筋不對,開始報名參加東海大學的會計師考試學分班(高中我也唸過會計事務科喔!),
奮力決心離職一年準備,但代價是不但沒有考上,且身體狀況出了問題,體重爆瘦.
不過我補習班的同學說:如果連我都考上了,那這世界真是太不公平了.(因為我是半路出家)
2011年的挫敗,也帶給我很多人生的轉機,開始步上了英文這條漫漫長路.
英語系國家的英文之旅:
紐西蘭的Rotorua是我選擇的第一站
遊學:
那天的日子我記得非常清楚是在2011年12月3日,我家鄰居哥哥獨自載我到桃園機場(非常感謝這位大哥哥),那天下雨,一個人要勇闖紐西蘭半年,
很雀躍也很害怕,雀躍的是我要踏上遊學的旅程讓我很愉悅;害怕的是我從來沒有出國這麼久過,以前都是五到六天就會返回台灣.
(在紐西蘭篇的網誌裡,寫了部分的生活歷程,也推薦了幾個我覺得很優的景點.)
在遊學的旅程中,學到最多的是"取捨",還有語言隔閡的恐懼感;
第一個月我跟啞巴沒什麼兩樣,上課聽不懂,下課跟同學沒話題,回家不知道如何與寄宿家庭的人說話.
人在異鄉感觸特別深刻,現在依然歷歷在目;但卻也是因為有這一個月的辛苦,所以我認真讀書,勇於發問,終於在12月底時開始可以用句子跟老師和同學對話,
(這時候其實很羨慕從小就認真讀書的你們,早知道如此,當初英文課要好好學習,勤背單字.)
在紐西蘭總共待了七個月左右,體會的異國生活,結交了不少外國同學;所以其實我很鼓勵大家出國遊學,多久都可以,
只是去體會一下外國人的生活,生活的態度等等,我覺得都很值得.
澳洲的雪梨是我的第二站
WORKING HOLIDAY
返回台灣不久,雅思考試沒有考到學校要求,跟學校要求延後入學之後,我還是想回到全英語的環境在學習;但真的沒有很多經費,所以選擇到澳洲打工遊學,
但雖然我在雪梨待上半年的打工遊學,跟著魔術師到不同的家庭裡面做FACE PAINTING;過程中也都是全英語互動,而我也十分的樂在其中.
但終究對面的是小孩子,其實是無法練習學術英文的,所以當時我的考試進度停滯了.
也許想要有會話的機會很多,但是對我的雅思考試幫助其實真的不大;這時候我的瓶頸是自己,那個按部就班按表操課的魔力.
以前在紐西蘭的時候,覺得老師很重要,我就遇到一個超會鼓勵人的英國人老師,雖然老師都說我話很多,但卻也鼓勵我發問.
那年在澳洲,講英文的機會很多,發現了幾個可以免費學英文的語言學校,寫了幾篇網誌分享資源,卻也讓學校爆滿,(人數太多學習就受限了)
在澳洲這半年,會話多著重在日常對話,在考試的壓力下進步真的很有限.
不過,也因為我的工作很高薪,所以讓我度過了很優渥的澳洲生活,也感謝我的男友幫忙,讓我有免費的房子可以居住,不需要負擔房租.
不過我還是不太適應雪梨的擁擠,街道上和善的人也不多,也許這就是鄉村與城市的差別吧!
英國是我的第三站
留學
終於我要踏上留學的第一步了,這過程跌跌撞撞,發生了好多事情.屢屢想要放棄,認為自己能力不足,沒有念書的天分,
還好,我沒有放棄,才能走到這一步,這幾年一直反覆的再思考,如果沒有這麼多的經驗,大學畢業後直接通過考試到英國念碩士,那會比較好嗎?
前幾天在圖書館發現"英倫三合一創意玩法"這本書,書中是分享一年的旅行,遊學和留學.這位作者也是一個三十歲的女子,逃婚去英國實現夢想.
標題很聳動"逃婚"(反觀自己,那我也是算逃婚嗎?哈!)
他花了一年多將旅行遊學和留學結合在一起,我卻花了三年多-從紐西蘭遊學到澳洲打工度假,接著是還未實現的英國留學夢.
唯一不同是,我想要臨床跟學術結合,讓自己的實務經驗融入到我未來的研究當中,
期許這一趟的出走,能夠讓我收穫滿滿而不是傷痕累累.祝福自己也祝福未來.